从暴走大事件到内容矩阵,暴走漫画如何打造网红帝国?

来源:趣玩责编:网络时间:2024-06-09 10:09:32

2014年10月,优酷平台“爆走漫画”订阅粉丝突破百万,成为国内首位粉丝破百万的原创视频创作者;同年11月16日,王尼玛官方微博评论7040条,点赞2.6万次。

《暴走大事件》的巨大热度是一个好的开始,此后不久,暴漫又推出了“从一到十”的内容矩阵。

先后推出影评节目《奔跑吧看什么电影》、综艺真人秀《无脑师兄》、恐怖动画连续剧《逃亡恐怖故事》等多垂直领域、多类型的内容节目。

暴走漫画脑残对话_暴走漫画骂人_暴走漫画的笑话

此后,又陆续推出了几款“坑爹系列”手游。

除了王尼玛之外,宝曼还塑造了唐丸、张全蛋、志锦等多名网红形象。

暴走漫画骂人_暴走漫画脑残对话_暴走漫画的笑话

有一段时间,暴走漫画最为流行。

爆走漫画的高人气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爆走漫画的估值已达近40亿元。

可以说,暴走漫画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然而,就连暴走漫画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真的只能活在别人的回忆里。

02 水星逆行始于风暴的风口浪尖

在经历了融资的高光时刻后,爆走漫画仿佛进入了漫长的水逆期。

2017年12月21日,微博账号@王尼玛 连续发布多条有关饰演王尼玛的演员被非法关押监控,并受到爆走漫画高层威胁的微博,引发“真假王尼玛”事件。

这让不少粉丝大失所望,他们以为王尼玛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原来只是一个“头饰”。

风波过去不到半年,包曼便进入了至暗时刻。

2018年5月,爆走漫画发布被举报在某节目中调侃民族英雄的68秒视频,爆走漫画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很快各大平台均对爆走漫画进行下架、封禁。

尽管《爆走漫画》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道歉,但此后情况每况愈下。

落后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

《暴走大事件》重新上线后,内容方向的调整,导致节目整体基调发生了很不自然的变化。

暴走漫画的笑话_暴走漫画骂人_暴走漫画脑残对话

原来以讽刺幽默形式传递价值观的《大嘴巴》《不羁夜》《暴走大事件》变得保守,而一档对“正能量内容”进行严格要求的新综艺暴走漫画脑残对话,让一批原来看惯了边缘内容、认为恶搞不是犯罪的用户感到不适。

不少网友表示,本来是为了娱乐、好玩而看的,谁知道里面还想教大家如何做好人,于是果断放弃了。

随后,2018年8月,爆走漫画与“唐马如”的扮演者李帝闹翻,引发巨大争议,这对于依靠孵化网红IP的爆走漫画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此背景下,暴走漫画转型电影的尝试也遭遇阻碍。

由于影片下架,《未来机器人城》直到2019年7月才在国内影院上映,但1684.5万元的票房和5.8的豆瓣​​评分堵住了爆走漫画通过电影转型的路。

爆走漫画虽然抓住了内容创作视频最初的潮流,但却未能笑到最后。

网友表示,恶搞英雄事件是爆走漫画取消资格的开始,而唐丸的离开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包曼只不过犯了众多内容创业者都会犯的错误。

03 比融不到钱更可怕的是失去对内容和商业模式的掌控

“暴走漫画”天生带有草根性和失败者的气质,草根创业让“暴走漫画”的热度和传播力齐飞,迅速点燃了市场。

但包漫整体的运营和商业模式也和其产出的内容风格十分相似:粗糙、草根、不专业。

在内容方面,包漫推出的“小孩子别看包漫”的宣传语,一方面用于区隔用户,另一方面实际暗示节目和社区含有轻度暴力、色情内容,以“招揽客源”。

暴走漫画脑残对话_暴走漫画骂人_暴走漫画的笑话

这导致大部分早期创作者和观众对于内容红线认知不足,相当一部分节目与IP的对接是基于“高危”的内容和观点。

这些都是隐患,但是包曼却很长时间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如今,越来越多的选择也提高了对作品的标准和要求,在《暴走大事件》凭借犀利的吐槽和天马行空的幽默吸引观众后,暴漫缺少足够的知识增量和深度思考内容来培养观众的忠诚度。

在商业模式方面,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的任建甚至表示,宝满在产品研发上一直在逐步探索新思路。

商业模式不清晰,对新领域一无所知却大胆鲁莽,而对过去成功产生的过度自信也为包蛮后来的垮台埋下了伏笔。

作为创业团队,包蛮很难像《屌丝男人》那样获得大量媒体、资金等资源支持,2017年D轮融资后,包蛮的融资之旅宣告结束。

比融资不了更可怕的是,包漫的“赚钱渠道”尚不成熟,无论是广告商,还是粉丝。

包漫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体,原本就是通过粉丝消费进行盈利的,但是包漫在与粉丝的互动和关系维护上却没有做好。

多数情况下,包漫在门户网站上输出的是视频节目,在微博上输出的是图片和文字,观众只是这些信息的接收者,仅此而已。

包漫很少举办线下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包漫没能凭借庞大的粉丝基础开拓出售票、签名会等渠道。

目前,宝满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广告、手游、周边衍生品等,但除了比较稳定的广告收入外,宝满尚未找到其他稳定可靠的盈利方式,让盈利模式更加成熟。

结论

2016年下半年以来,网红经济、直播带货、网剧等成为资本投资的新宠。

当时的热门内容《屌丝男人》《爆走大时代》《弯弯预告》等都没能跟上这股潮流,导致很多粉丝转向短视频。

如今监管愈发严格,进入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对于内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些昔日的“内容大咖”若想走得更远,创作团队在业务拓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为自己在新时代规划出更清晰、更成熟的商业模式。

如果不能控制内容和商业模式,仅仅依靠粉丝情绪是无法让公司长期生存的。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