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漫:从 UGC 内容社区到原创动画,暴走大事件的成长之路

来源:趣玩责编:网络时间:2024-06-09 10:08:51

最初,包漫只是一个UGC内容社区,用户通过包走漫画制作器贡献自己的作品,我们的技术人员通过监测用户的刷屏速度、点赞数、评论互动频率等,推送优质内容。

2013年,包漫选择自己做原创内容。当时我们思考了两点:第一,如果我把漫画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会不会有更多人看?第二,如果包漫用真人来演,用户会喜欢吗?此后,我们做了《包漫大事记》和一系列包漫动画节目,并横向拓展到《包漫恐怖故事》《包漫看什么电影》《包漫玩什么游戏》《无脑师兄》等多个系列。

其中,《暴走大事件》成长为爆款产品,我觉得得益于两个特点:第一,内容搞笑、观点犀利、有态度;第二,《暴走大事件》总会在关键时刻发声。

去年,《爆走大时代》被撤档六周,我们和经纪公司就内容进行了多次讨论。我们意识到随着爆漫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必须承担更多责任,但我们希望继续保持原有的“风味和配方”,继续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在网络综艺生存环境愈发严峻的背景下,《爆走大时代》是目前唯一一档“裸奔”的脱口秀综艺,我觉得还不错。

我们从2013年开始筹备动画电影,看到好莱坞制作的动画电影时,不禁想,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这么高质量的电影?现在我有了答案。国外动画电影团队的创作环境非常稳定,他们的工作人员大多在电影公司“服务”了20年左右,平均年龄在40-50岁。而国内动画电影人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而且大多是经过强化训练后直接入行。为什么?因为国内动画电影制作人才缺口严重,很多核心艺术家已经不在这个行业工作了。

包曼要做皮克斯那样的公司,中国电影业一次次努力追赶好莱坞,一线发行、制作公司也不少,从财力、心态上来说,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皮克斯每四年出一部电影,而我们每六年才出一部,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已经超越了皮克斯,我坚信消费者愿意花时间等待一部高质量的产品。

为了这部动画电影,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电影生产线,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招募动画制作团队,并收购了动画制作软件公司,巅峰时期,电影开发人员多达150人。

我们早期也迷失过一段时间,因为我们是电影圈外人,盲目崇拜、相信“圈内大佬”们做的事情,但最后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所以在2015年,我们毅然停止了第一版动画电影的制作,一切从头再来。

幸好我们把电影“拉”回了我们想要的样子,整个爆走团队对动画电影还是充满信心和兴趣的,希望电影上映之后里面的角色能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频节目里,成为大家喜欢的“大V”。

当然,我们要面对胶片输入输出不可控的问题,如果胶片失败了怎么办?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来。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还没有重新开始。

在内容节奏上,目前爆走出品的内容都是每周播出,主要集中在周末黄金时段:周五是《爆走大活动》,周六是《爆走看什么电影》,周日是《爆走玩什么游戏》。爆走的内容将全网同步播发,我们希望用户记住我们,养成观看的习惯。

但当我们觉得质量不够好,不能做到最好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停止更新,电影也是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虽然很多粉丝会因此骂我们,但我想他们心里还是会尊重我们的选择的。如果我们强行更新内容,他们看完可能会更失望,到时候用户可能就不会再骂我们了,而是默默的离开。

除了综艺、电影,包漫也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比如IP孵化、周边、游戏等等。

在宝满,一个项目做不做,都是由公司的“绿灯委员会”决定的。绿灯委员会主要由市场发行、商务、BD、授权四个部门,几位创始人,以及几十位相关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项目的通过率。任何一个项目通过绿灯委员会后,我们都会给它三阶段内容的时间和预算,以测试它的可行性。

暴走漫画脑残对话_暴走漫画搞笑段子_暴走漫画骂人

宝曼的下一站是哪里?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爆走漫画的下一站会是哪里。

包漫之前的巅峰是2015、2016年,我们把《包走大时代》从优酷独播改成线上发行,有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时期。今年的巅峰可能是电影,如果这部电影今年上映,下一部电影可能要两年后才会上映。在这段时间间隙,我们可以通过现在的节目制作,来保持和扩大它的影响力。

不管电影怎么样,我都要思考明年我们的高点在哪里。做公司,一定要思考突破,要思考下一站在哪里。

爆走漫画的品牌基调是好玩、搞笑,我们取名为爆走,是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内容能让用户期待即将发生的搞笑内容。从公司的角度,我觉得我们的优势是IP的制作和运营。一部《王尼玛》可以把漫画、动画、真人剧串联起来,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可以一直贯穿在电影中。我们沿着这个渠道积累的粉丝和渠道,可以帮助电影的宣传,电影中的角色也成为了新的“IP”,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我觉得我骨子里就是一个艺术家,如果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的话,我肯定不会选择内容行业,因为它是商业世界里最没有前景的。

我从未想过要把公司带到多高的高度。我真正的愿望是让每个人都无忧无虑,每天只专注于创造最好的内容。

在团队管理上,宝漫以制作人为中心,为了尊重制作人的生活习惯,宝漫在西安、北京、深圳、上海等地都设立了分公司,对创作团队非常重视。不过多地办公也给公司的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我每周要飞四五次。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千万不要把包曼的内容做成“梵高”,一定要做成“高更”,我们不要创作死后成名的内容,而是活在当下,得到自己想要的。

内容不像可口可乐这样的产品,可口可乐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在研发和推广上,但它只是一个产品,一旦成功,可以延续十年、百年。在内容行业,一期内容就是一个产品,一个SKU。这一期成功,不代表你下一期就好,一期内容不好,用户会骂我们,连续三期做不好,用户就会从粉丝变成黑粉。这就跟练声乐一样,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一周不练,同行知道,一个月不练,观众知道。我要每天磨练自己。

在我看来,包漫的核心是IP价值。节目和频道就是生产能力,我们做的是不断强化和丰富包漫的IP和世界观。比如去年拿到了“红鼻子日”这个IP,每年“六一红鼻子日”,我们坚持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呼吁社会关注被疾病、贫困等问题困扰的儿童;前几天,我们还在线下举办了“包漫余人节”,从线上走到线下暴走漫画脑残对话,与包漫粉丝近距离互动。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我们不能因为产出了好内容就高枕无忧。相反,当用户把我们放在很高的水平时,我们会觉得“越来越不适应”,要面对如何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挑战。但当观众给我们点赞、打call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想这是内容创造者选择的道路。

*本文由创业者&i黑马原创,朱丹撰稿,石海伟编辑,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游戏更多
热门专题更多
最新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