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海螺试验场 神奇海螺试验场教程

来源:趣玩责编:网络时间:2025-08-02 09:53:32

人造的“电子包浆”表情包,还能有灵魂么?

茱莉亚P丨文

我时常会觉得程序员是件很酷的工作,特别是这个赛博年代,生活跟网络息息相关,好像学会编程就无所不能一样。

之所以会有如此感叹,是因为前两天BB姬在网上看到个程序员制作的“电子包浆 图片赛博做旧”工具。

赛博包浆,给表情赋予年份。所谓的“电子包浆”,是指一张图片被反复保存并使用后,会变得越来越模糊的现象。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图片做旧的网站,通过自定义的多重水印与压缩的模糊泛绿感来手动给图片添加发旧的效果。

网站地址是:

https://lab.magiconch.com/patina/

处理的过程也非常简单,上传你心仪的图片,拖拽画质和年代即可,还有一些特别的选项,水印是否添加也可以按需选择。

比如蒸汽波风格化的图片处理工具、类似独立游戏《文字游戏》的字符字生成工具、在线图片鉴黄工具等等……

(蒸汽波风格化处理工具)

(字符字生成工具)

很多都是某天网上大家都在讨论的东西,可能想着很有趣,编程做了个小玩意出来。就像这次“电子包浆”工具,也算是这两年网上流行的概念,所以想借此机会展开一下。

BB姬之前也聊过很多时下流行的表情包。

在流量随意造作的年代,表情包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线上交流浑然天成的一环,只要你库存足够,完全足够应付一场完整的交(duì)流(xiàn)。

特别是在一些不那么严肃的场合,很多时候与其思考去怎么回几句不失礼貌的俏皮话,不如丢几张表情包过去。

不过前提是平时有囤积表情包的习惯,关键时刻才能得心应手。 而收集表情包的过程就像是收集网络世界的有趣灵魂,这些有趣的灵魂存在着天然的鄙视链。

作为曾经最大的中文互联网社区,百度贴吧不限制发送图片的特性,成了最好的表情包催化剂。时至今日,有相当一部分的中文meme梗图都来自贴吧。

抛开视频截取的动态Gif不谈。网上最常见的图片一般都是PNG和JPG格式的,作为一种有损压缩格式,JPG压缩时会损失画质,一直压,一直损,损到最后跟印象派的绘画似的,线条都看不清。

很多经典的静态meme梗图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上传下载、反复压缩的过程,于是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有如朱砂一般深沉厚重,玉石一般沉郁凝结,令人联想到时代感的孤品,常常被网友们奉为上品。

“联想到时代感”说来好听,其实就是类似文玩表面手垢积淀的光泽,古时候也有“手泽”的说法。

手泽,手汗的意思,人手长年累月抚摩木器或者陶器的同一个处,会有自然的油脂沁入,产生蕴润的光泽质感。后来手泽也指代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想来赛博时代的表情包也算是一种先人遗产吧。

那些新制作的表情包——特别是曾经流行的熊猫头表情包——大多是白底黑画,以至于纯白的背景在自发亮的电子屏幕上格外刺眼,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存在感。好像在说“看,崭新出厂的!怎么样?”

(BB姬之前写过,熊猫头最早来自暗黑破坏神的百度贴吧)

而表情包一旦经历过处理,像素间便会带上一层模糊的肌理,犹如柔和的初雪表面,软软地将视线吸收进去,少了刺眼的逼人感,多了一种令精神舒缓的奇异作用。

上网冲浪的时候,如果一张图片拥有良好成色的电子包浆,再加上水印(必须是像叠书一样的许多水印),会让人感觉这是一张阅历丰富、身经百战的表情包,一看就是不说人话的老炮。

所以也有人刻意为了这种岁月的痕迹,手动为表情炮制包浆的情况。 就像豆瓣上有这么一个小组叫《永不洗咖啡杯联盟》,贴子内容是用咖啡、茶叶给杯子添上一层厚厚的陈年老垢。

虽然看着吓人,但归根到底是茶和咖啡长年浸润的结果,是最自然的颜色,残留物汇聚了各种精华,倒是别有“风味”。有时候你会在网上看到一些失真到如青铜锈斑的鬼图,观感上就很类似,像是一记洛阳铲从贴吧的坟头刨出的古物。

但不论是轻微失真的先人遗存,还是发绿到霉变的考古发现,把这些手动反复压缩的图片糊糊称作是赛博时代的“电子包浆”,倒也贴切。

(一个Dota圈退圈主播的梗图,本身并不算友好,这里只是举例)

在网上很容易就可以搜到,你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来对图片做旧。

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并不高,观感上佳的电子包浆图片,也并不需要显示纯粹的暗绿色斑块,而是处于一种混沌的暧昧状态。

就像现在很多人在B站上看动画番剧,手动调360P低画质,看似有损,实际却为图片增加了许多浑然一体的成分,就喜欢画面做旧后的毛刺感受。

(B站上番剧感叹360P好评的弹幕)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其实就如科幻作品中的太空船身上总是会有无数的“细节”,甚至是特有的涂装,但你要把它撸成崭新的光板一块,反倒没有重工业感的厚重味儿了。你想像一下就能很轻易地接受这个结论。

也有人嫌弃用工具太假,觉得少了点“味道”,不如直接用PS细细调整,拉伸分辨率,卷积效果,添加噪点,弄出点边缘毛刺出来,再整一整色块……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说到底,如今网络上还在流传的那些泛绿的表情包几乎都是 “人工生产”的赝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图片反复压缩会变绿的现象,本来是早期安卓系统的一个不算BUG的BUG,现在早就修复了。

具体来说就是,早期安卓提供的压缩图片接口,为了优化手机执行速度,故意降低了精度,结果其中一个核心部分的代码没有处理好。

当RGB色彩空间转换到YUV的时候,小数部分进行暴力的舍入(向下取整),导致图片严重劣化,包括但不限于“灰块”“发绿”“变暗”等问题。

(wiki上的示意图)

YUV是一种非常适合压缩的色彩编码,Y代表亮度、UV代表两种色度。可以看到,UV越往负坐标的方向,越偏绿色。

RGB->YUV转换出问题的情况,在视频处理中也很常见, 后来这个问题在2016年8月推出的安卓7.0就被修复。

—不过国产手机的定制系统跟谷歌并不是同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安卓6.0以前的版本依旧是主流(就像PC上的安卓模拟器内核现在依旧以6.0为主)。

以至于发绿的包浆表情包现象持续到2017年下半年,才开始慢慢退环境。 巧合的是,网上也是从这之后开始流行一种“表情包要糊才够味”的说法。

而随着贴吧衰落,表情包流通的主流阵地也迁移到了微博,只剩下另一种电子包浆形式——评论区里带着牛皮癣水印的糊图——这就是后话了。

你瞧瞧这年头哪还有绿色的鬼图呀?想要找个正宗的古早表情包,实在麻烦的很,要么到贴吧的各种古早帖子去考古,要么是用工具手动做旧的成品。

现在贴吧用的都是现场PS的一眼丁真图,新鲜热乎。还想要2018年以前那样的发绿发糊的表情包,难咯。

-END-

从数字第一城到智算云第一廊,“中国云谷”将立起“AI+”Flag

大模型的横空出世,成为全球技术变革的最佳注脚。人工智能,成为了新质生产力构建的最有力支撑。

GPT-4o、通义千问、文心一言、kimi、豆包、元宝、海螺等自动生成式大模型,从文本、图片、视频、音乐等领域切入,为内容创作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商业模式迭代。

随着大模型产业发展,智算云,这个新的产业名词越来越多的涌现,云服务能力、数据服务能力、大模型服务能力为代表的智算云产业基础,在智算资源、智算服务、模型应用生态培育上将助力一个庞大新市场——智算云。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产业的触角已逐渐伸向各行各业,“AI+”这一国家战略,也正一步步推动着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大潮中,“AI+”产业的各技术赛道、各产业节点、各生态环节、各行业支链,都成为了城市竞赛的竞争点。

智算云,成为了AI+不可或缺的行业底座。

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高水平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纵深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新突破,切实将数字经济先发优势转化为领先优势,促进数字经济“二次攀峰”。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源——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是人工智能+杭州战略中的重要输出地、发展地。城西科创大走廊抢抓布局智算云新赛道,启动以智算云产业为核心的“中国云谷”产业新地标建设,聚焦智算云为核心的技术系统,为千行百业赋能,致力于打造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底座。打造“中国云谷”产业地标,既是国家所需、产业所向,更是杭州所能、大走廊所优,杭州人工智能+战略的产业新地标——“中国云谷”即将闪亮登场,10月30日,“中国云谷”建设启动大会即将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紫金港科技城召开,科技圈正期待打开这个位于杭州的人工智能+新中心。

“中国云谷”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的“灵魂”是一种新型的云计算服务——智算云。

什么是智算云?

与传统的云计算不同,它是“云+AI”协同发展的产物,具备泛在互联、云化共享、高效计算和弹务等特点。

在产业定位上,“中国云谷”是杭州市以智算云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愿景。目的是为了通过封装算力、算法、数据等资源,构建智算供给新模式,让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向模型即服务(MaaS)、数据即服务(DaaS)延伸。

简单来说,智算云能够让算力资源在云、边、端之间灵活调度,形成一个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的算力网络。

它还能实现跨地区、跨层级的智算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高性能GPU芯片的支持使得智算云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计算任务,而弹务则能快速响应多样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建设“中国云谷”的底气,源自杭州在发展智算云产业方面拥有的先天优势。

比如政策,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的领头羊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先导区,杭州拥有完善的政策体系,为智算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近年来接连发布,为智算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和资金支持。

再如产业,杭州拥有坚实的智算云产业基础:视觉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走在全国的前列,云计算产业占全市数字经济规模比重达1/3,云计算大数据国内市场份额第一,云计算基础设施市场份额亚太第一,拥有人工智能企业8万家,全国AI城市排名位居全国第二。

一批在智算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在杭州扎根。阿里云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为杭州的智算云产业发展提供了龙头带动效应;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作为智能安防领域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超过65%的龙头企业,均积极布局智算云,推动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等领域应用落地。

除此之外,还有浙江大学教授何晓飞创立的自动驾驶企业飞步科技,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商申昊科技,以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高品自动化等新生力量,纷纷布局智算云。

又如平台,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都为智算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发展空间和载体。

特别是先导区紫金港科技城,已然是这一领域的典范实例。作为行业的先导区,紫金港科技城在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的发展上显现出可圈可点的成效。

具体来看紫金港科技城的成功之道:基于浙江大学和西湖大学两大高等学府的科技创新资源,同时,充分发挥以阿里云为首的产业链主导企业的引领作用。

在此基础上紫金港科技城成功构建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产业引领的芯片硬件数据存储及云计算等人工智能基础层和通义千问、西湖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层,进一步赋能AI+智造、AI+BT、AI+金融等应用层产业集群。

不仅如此,这里还着力打造了精准医疗、通用智能装备、智能终端装备、超精密制造这四个产值达百亿的产业集群,并重点发展以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物联产业集群以及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以上种种,都为紫金港科技城的智算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底气。

还有人才,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知名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在科研力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具备源源不断的优质生产力,为“中国云谷”的软实力提供有力的人才储备。

杭州要建设智算云新高地,首先需要明确发展方向和策略。

总体来说,“中国云谷”的产业布局围绕智算云产业,分为基础层、核心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基础层重点发展基础软件、硬件和网络,为核心层和应用层打下坚实基础;核心层着重发展各类服务模式,提升产业深度;应用层则聚焦于智算云在产业、民生和治理方面的应用。

航向已经锚定,下一步,杭州的愿景目标是,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高标准打造“中国云谷”产业地标,形成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预计到2026年底,“中国云谷”将建成国家实验室、科创平台,攻克关键技术,吸引顶尖人才,集聚优质项目,完善产业生态,形成智能互联新支撑,力争将“中国云谷”打造成为全球领先、国内一流的产业地标,为全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级数字科技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大厦不是一夜建成的。“中国云谷”于杭州意义非凡,如何从点、到线、到面地做好算力创新、智算云产业、智能应用三大维度的矩阵建设,是全新起笔的关键。

首先是算力创新策源地,“中国云谷”将依托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创新资源,预计到2026年底,建成国家实验室、科创平台,攻克关键技术,吸引顶尖人才,推动智算云产业规模达到5500亿元,带动杭州市智算云产业规模更上一层楼。

其次是智算云产业增长极,“中国云谷”将完成智算云产业集聚发展的生态体系基本构建,集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和优质项目,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数、智、算融合创新高地。

最后是智能应用试验场,“中国云谷”将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形成一批示范性强、影响力大、带动性广的重大应用场景,力争培育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杭州市智算云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

对一座城市而言,能让产业兴旺、城市繁荣的机遇屈指可数。但只要能把握住时代赋予的每一次良机,就能为这座城市赢得至少二十年甚至长达半个世纪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无疑,杭州将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算云产业高地,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构建数字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